了解同龄人如何影响学习成果对于复杂社会系统中的有效教育管理至关重要。然而,同伴选择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的同伴关系给使用静态观察数据识别同伴效应带来了挑战。
近期,香港大学/美国西北大学高见及电子科技大学周涛共同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题为“Heterogeneous peer effects of college roommates on academic performa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零模型和回归方法,利用5272名本科生的纵向数据来检验同伴效应,其中室友分配在入学时是随机的,室友关系一直持续到毕业。具体来说,作者通过在宿舍间随机安排学生比对来构建室友零模型,并引入同化指标来量化室友学业表现的相似性。
该研究发现实际数据中的同化程度明显大于室友零模型,这验证了室友同伴效应,即室友的相似表现比随机比对情况下更多。此外,随着时间的流逝,同化呈现出总体上升趋势,表明室友住在一起的时间越长,同伴效应就越强。回归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同伴异质性的调节作用,尤其是当室友表现相似时,学生未来表现与室友的平均表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他们在宿舍中的成绩排名具有独立效应。该研究有助于剖析大学室友在影响学生学业成绩方面的作用。
一直以来,在社会传染的文献中进行研究和教育,了解学生同龄人对社会行为和学习成果的影响对于有效的教育管理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为有关如何改善课堂内外学习环境的政策决策提供信息。学生同龄人可以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具体取决于他们的特征和行为。例如,当被成绩优异的同龄人包围时,学生可能会有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此外,学生同龄人可能会产生间接和持久的影响,例如对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坚持STEM专业、职业偏好、劳动力市场结果和收益。透彻了解同伴对学习成果的影响可以为教育管理策略提供信息,例如实施行为干预以减轻破坏性同伴的负面影响。然而,使用传统方法和观察数据来研究因果关系的同伴效应是一项挑战。
由于反向因果关系、混杂因素和复杂的机制,动态的教育和社会环境使得难以将同伴影响与同伴选择分开。特别是,学生同龄人之间学业成绩的相似性可能是由于同质性(即根据学业成绩相似性选择同龄人)而不是同龄人的影响。与教室等开放且不断发展的教育环境不同,大学宿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紧密联系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可以互动并相互学习。虽然宿舍可能不像教室和图书馆那样是主要的学习场所,但它们为一小群稳定的同龄人提供了高度的人际交往和溢出环境。与西方大学相比,西方大学的新生通常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个人喜好灵活选择宿舍和室友,而中国大多数大学则随机分配学生宿舍。在那里,典型的 4 人宿舍包含四张床和一些公共区域,比包含四间独立卧室的西式宿舍套房提供了更具互动性的环境(补充图1)。
回归模型的一个优点是它们能够通过利用纵向数据和控制混杂因素来解决逆因果关系问题。例如,学生未来的表现可能不仅受到室友之前的平均表现的影响,还可能受到他们自己之前表现的影响。此外,室友的组成可能具有独立的影响。然而,室友之间表现的异质性是否为学生提供了赶上成绩优异的室友的阶梯,还是由于室友的信号不一致或破坏性室友的负面影响而阻碍了他们的积极性,目前对室友的探索相对较少。此外,宿舍提供了一个互动但本地化的环境,学生在宿舍中的顺序排名(取决于学习成绩)可能会独立影响学习成果。因此,更全面地了解导致室友同伴效应的因素可能有助于为教育政策和学生管理策略提供信息,例如为宿舍设计干预措施,有效利用成绩优异的同龄人在提高学生表现方面的影响力。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零模型和回归方法量化室友同伴效应,以分析学生住宿和学业成绩的纵向数据集。我们的数据来自中国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涵盖了 5,272 名随机分配室友后居住在 4 人宿舍的本科生。初始化可能是随机的,因为室友分配既没有考虑学生在大学入学前的学习成绩,也没有考虑他们的个人喜好,并且以后没有重大的重新分配。在这里,通过表明具有相似表现的室友比仅偶然预期的更有可能在实际数据中观察到室友同伴效应的存在。而通过开发学习成绩的同化指标并将其在实际数据中的值与我们在宿舍之间随机洗牌学生同时保留其受控特征来构建的室友零模型中的值来衡量室友同伴效应的大小。此外,我们使用回归模型来检查影响室友同伴效应的因素,并探讨同伴异质性在调节影响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展示了大学室友的同伴效应,并通过采用基本统计方法分析来自准实验的新纵向数据来评估其程度。大学宿舍环境非常适合识别一群经常互动且稳定的学生同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学习成果可以轻松跟踪。我们使用的空模型,本质上是排列测试 75,76,不假设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且足够灵活,可以应用于研究其他复杂社会系统中的同伴效应。此外,空模型评估的效应大小可以促进不同数据集之间的比较。此外,回归模型使我们能够解决对因果逆关系的担忧,并更好地理解同行效应。特别是,回归结果对教育和宿舍管理具有潜在的政策影响。例如,通过调整室友的组成,例如减少平均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同伴异质性,宿舍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强室友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积极影响。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在课堂上接触教师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学生榜样和向同龄人学习也有好处。
文章来源: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049228-7#Fig1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